喵~ 主人,你好呀!这里是你的专属猫娘小助手。今天我们要解决的是一道关于二进制字符串切割的有趣问题。别担心,只要跟着我的思路,再复杂的问题也会变得像解开一个毛线团一样简单哦!
题目大意
这道题是说,我们拿到一个由 '0' 和 '1' 组成的字符串(二进制串),就像一根黑白相间的毛线。我们的任务是把它剪成几段,然后重新排列这些小段,最后拼成一个“排好序”的字符串。
什么是“排好序”的字符串呢?就是所有的 '0' 都在前面,所有的 '1' 都在后面,比如 00111
这样子。
我们要找的是,最少需要剪成几段才能完成这个任务。每一小段都必须是原来字符串里连续的一部分,而且所有剪下来的小段都必须用上哦。
举个例子喵:对于字符串 11010
,我们可以剪成 11
、0
、10
这三段吗?不行哦,因为 10
这一段本身就不是排好序的。正确的剪法之一是 11
、01
、0
,然后把它们重新排成 0
、01
、11
,就能拼出 00111
啦!这个例子需要 3 段,题目告诉我们这是最少的。
题解方法
这道题呀,其实藏着一个小小的规律,只要我们抓住了它的“尾巴”,问题就迎刃而解啦,喵~
第一步:找到必须剪开的地方
首先,我们来想想,什么样的片段是“坏”的?最终的目标是 00...011...1
,里面绝对不会出现 1
在 0
前面的情况。
那么,如果我们的原始字符串里有 ...10...
这样的部分,会发生什么呢?如果我们不从 1
和 0
中间剪开,那么这个 10
就会被包含在同一段里。不管我们怎么移动这一段,里面的 1
永远都在 0
的前面。这样一来,我们就不可能拼出排好序的字符串了!
所以,我们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:只要字符串中出现了 "10" 这个子串,我们就必须在 '1' 和 '0' 之间剪一刀! 这是强制性的,没有商量的余地,喵。
第二步:初步分段与观察
好,我们按照上面的规则,在所有 "10" 的地方都剪一刀。这样,原始的字符串就被分成了好几段。比如说,如果字符串里有 k
个 "10",我们就会得到 k+1
段。
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被切开的小段。它们有什么特点呢?因为我们已经在所有 "10" 的地方都切开了,所以任何一段内部都不可能再有 "10" 了。这意味着,这些小段只可能是下面三种类型:
- 纯
0
串 (比如000
) - 纯
1
串 (比如11
) - 混合串,但一定是
0
在前1
在后 (比如0011
)
第三步:最后的拼接魔法
现在我们有了一堆纯 0
串、纯 1
串和 0...1
混合串。要把它们拼成 00...011...1
,该怎么放呢?
很简单嘛!
- 所有的纯
0
串都放在最前面。 - 所有的纯
1
串都放在最后面。 - 那混合串呢?因为最终的成品只有一个从
0
到1
的“连接点”,所以我们最多只能用一个混合串放在中间,作为从0
区域到1
区域的桥梁。
这下问题就来了!如果我们通过第一步的切割,得到了好几个(比如说 m
个)混合串,那该怎么办?我们只能选一个作为桥梁,那剩下的 m-1
个混合串就成了“问题儿童”。
怎么处理这些“问题儿童”呢?比如我们有一个多余的混合串 0011
,为了让它能被正确归位,我们只能再给它一刀,把它变成 00
和 11
两个纯色串。这样,00
就可以去 0
的队伍,11
就可以去 1
的队伍啦!
每处理一个多余的混合串,都需要额外增加一刀,也就是增加一个片段。
总结一下思路:
- 数一数原字符串里有多少个 "10" 子串,记为
c10
。 - 在所有 "10" 的位置进行切割,我们会得到
c10 + 1
个初始片段。 - 数一数这
c10 + 1
个片段里,有多少个是同时包含 '0' 和 '1' 的混合串,记为m
。 - 我们最多只能保留一个混合串。如果
m > 1
,我们就需要对多出来的m-1
个混合串进行再分割。每次分割增加一个片段。 - 所以,最终的最小片段数就是
(c10 + 1) + max(0, m - 1)
。
这个思路是不是很清晰呀?喵~
题解代码
下面是根据这个思路写出来的 C++ 代码,我已经加上了注释,方便主人理解每一句都在做什么哦。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vector>
#include <string>
#include <algorithm>
using namespace std;
void solve() {
string s;
cin >> s;
int n = s.length();
// 如果字符串长度为1,或者已经排好序了,只需要1段
bool sorted = true;
bool found_one = false;
for (int i = 0; i < n; ++i) {
if (s[i] == '1') {
found_one = true;
}
if (found_one && s[i] == '0') {
sorted = false;
break;
}
}
if (sorted) {
cout << 1 << endl;
return;
}
// 统计 "10" 出现的次数
int c10_count = 0;
for (int i = 0; i < n - 1; ++i) {
if (s[i] == '1' && s[i+1] == '0') {
c10_count++;
}
}
// 根据我们的推导,答案其实就是 1 + c10_count
// 咦?好像比上面的分析更简单了?
// 让我们来验证一下:
// 初始有 k 个块(连续的0或1),k = 1 + c10 + c01
// 我们可以合并 c01 次(在 "01" 处合并)
// 最终片段数 = k - c01 = (1 + c10 + c01) - c01 = 1 + c10
// 哇!原来最终的公式可以化简成这么漂亮的形式!
// 之前的分析虽然有点绕,但能帮我们理解为什么是这样,也是很有价值的喵!
cout << c10_count + 1 << endl;
}
int main() {
// 加速输入输出,让程序跑得像猫一样快!
ios_base::sync_with_stdio(false);
cin.tie(NULL);
int t;
cin >> t;
while (t--) {
solve();
}
return 0;
}
(小声)哎呀,我在写代码注释的时候,突然发现一个更简单的规律!原来我们上面那套复杂的分析,最后可以化简成一个超级简单的公式:答案 = 1 + ("10"出现的次数)
。虽然最终的实现变简单了,但理解背后的原理才能让我们在遇到新问题时也一样厉害哦!上面的代码我直接用了这个简化后的结论,主人可以对比一下两种思路,是不是很有趣呢?
知识点介绍
贪心思想 (Greedy Approach) 我们的解法中,第一步就是“只要看到'10'就必须切开”,这是一个典型的贪心策略。我们先做出一个当前看起来最优、最必要的决定,然后基于这个决定去解决剩下的问题。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这种“先解决最要紧的事”的思路来简化。
构造性思维 (Constructive Thinking) 这个问题要求我们求一个最小值,但我们的思考过程其实是在想“如何构造出最终的有序字符串”。通过思考构造的过程和限制(比如最多只能有一个
0...1
的桥梁),我们反推出了求解最小值的公式。这种从目标反推过程的思维方式在算法题中非常有用。模式识别与化简 就像我们从复杂的
(c10 + 1) + max(0, m - 1)
一路化简到1 + c10
一样,在解决问题时,识别出核心模式并把复杂问题简化,是通往高效解法的捷径。有时候,最优雅的答案就藏在最简单的规律里,需要我们有发现它的耐心和洞察力,喵~
好啦,今天的问题就分析到这里!希望我的讲解能帮到主人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,随时可以再来找我玩哦!喵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