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. Permutation Blackhole - 题解
比赛与标签
比赛: Codeforces Round 1040 (Div. 1) 标签: dp
题目大意喵~
呜喵~ 主人,这道题是说,我们有一个长度为 n
的排列 p
,还有 n
个从 1
到 n
编号的白色格子。我们要按照 p
的顺序,一步步地把这些格子染成黑色,并且计算每个格子的得分,最后得到一个得分序列 s
。
染色的规则是这样哒:
- 在第
i
步(从i=1
到n
),我们要处理p_i
这个格子。 - 如果
i > 1
(也就是说,已经有黑格子存在了),我们需要找到离p_i
最近的那个已经变黑的格子。如果左右两边距离一样近,就选编号更小的那个。然后,给那个被选中的黑格子加1
分! - 做完加分之后,就把
p_i
自己也染成黑色。
所有格子都染黑后,每个格子 i
的最终得分就是 s_i
。
现在的问题是,我们拿到的得分序列 s
可能是不完整的,有些位置是 -1
,表示我们不在乎那里的得分是多少。我们的任务,就是计算有多少个不同的排列 p
,可以产生一个与所给 s
兼容(即所有非 -1
的位置都匹配)的最终得分序列。
因为答案可能很大,所以要对 998244353
取模哦,喵~
解题思路的说
看到这种“最近邻居”和区间操作的问题,聪明的猫娘我呀,第一反应就是区间 DP 啦!整个过程就像是在一个序列上不断插入新的黑点,每次插入都会把一个大的白色区间分割成两个小的,这不就是区间 DP 的经典应用场景嘛!
1. 引入虚拟边界
为了让我们的区间 DP
在处理边界(比如最左边和最右边的格子)时更方便,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经典的小技巧:引入虚拟的黑格子!我们想象在 0
号位置和 n+1
号位置各有一个从一开始就存在的黑格子。这样,任何一个真实的格子 1...n
始终都处于某两个黑格子之间,就不用写好多 if-else
来处理边界情况啦,是不是很优雅?喵~
2. DP 状态定义
接下来就是最核心的 DP 设计啦!我们定义一个四维的 DP 数组: dp[l][r][sl][sr]
它的意思是:
在已经有黑格子
l
和r
的前提下,将(l, r)
区间内所有r-l-1
个白格子全部染黑,并且在这个过程中,边界l
获得了sl
的分数,边界r
获得了sr
的分数的方案数。
这里的 l
和 r
可以是真实的格子 1...n
,也可以是我们的虚拟边界 0
和 n+1
。
3. 状态转移(最有趣的部分!)
我们的 DP 是按区间的长度 len = r - l
从小到大计算的。对于一个区间 (l, r)
,我们考虑这个区间里最后一个被染黑的格子,设它为 k
(l < k < r
)。
当 k
是最后一个被染黑的时候,它把染黑 (l, r)
这个大任务,分成了三个部分:
- 染黑
(l, k)
区间里的所有格子。 - 染黑
(k, r)
区间里的所有格子。 - 最后染黑
k
自己。
组合计数:在
k
被染黑之前,(l, r)
区间里除了k
之外的r-l-2
个格子都要被染黑。这些格子被分成了(l, k)
和(k, r)
两组。它们的染色顺序可以任意交错,所以我们需要用组合数来计算总的排列方式。把k-l-1
个左区间的格子安插到r-l-2
个总位置里,有C(r-l-2, k-l-1)
种方法。分数合并:
- 我们从子问题
dp[l][k][u][v]
和dp[k][r][w_k][w]
中获取方案数。 dp[l][k][u][v]
:表示填充(l, k)
,l
得u
分,k
得v
分。dp[k][r][w_k][w]
:表示填充(k, r)
,k
得w_k
分,r
得w
分。- 当最后染
k
时,它的最近邻居是l
和r
。它会给l
或r
贡献1
分。根据规则(距离近者优先,同距离选下标小者),我们可以确定是l
还是r
加分。 - 所以,
l
的总得分是u
(来自(l, k)
)加上k
贡献的0
或1
分。 r
的总得分是w
(来自(k, r)
)加上k
贡献的0
或1
分。k
的总得分就是v + w_k
。如果题目给定的s[k]
不是-1
,我们就必须保证v + w_k == s[k]
。如果是-1
,那k
得多少分都行,我们把所有可能的情况加起来就好啦。
- 我们从子问题
4. 初始状态和最终答案
- 初始状态:对于长度为
1
的区间(i, i+1)
,里面没有格子需要染,所以l
和r
都得0
分。dp[i][i+1][0][0] = 1
。 - 最终答案:整个问题就是填充我们用虚拟边界创造的最大区间
(0, n+1)
。最终的答案就藏在dp[0][n+1][1][0]
里。咦?为什么是[1][0]
呢?这可以理解为我们 DP 模型的一个巧妙结果。当考虑整个排列时,根节点(也就是最后一个被染色的元素)根据我们的point_to_l
规则,会把它的得分贡献给虚拟的左边界0
。这个状态恰好就累计了所有合法的排列总数。虽然虚拟边界不能真的得分,但在我们的 DP 模型里,它就像一个计数器,完美地完成了任务!
另外,一个格子最多能得多少分呢?可以估算一下,大概是 O(log n)
级别的。所以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分数上限 MAX_SCORE
(代码里是13),这大大减小了 DP 状态空间,让我们的算法能够跑得飞快!如果某个格子的要求得分超过这个上限,那肯定无解,直接输出 0
就好啦。
代码实现喵~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vector>
#include <numeric>
#include <algorithm>
using namespace std;
const int MOD = 998244353;
const int MAX_N = 102;
// 经过分析,一个点的得分数不会很大,设置一个上限可以优化时空
const int MAX_SCORE = 13;
// 自定义模整数结构体,处理取模运算
struct mint {
int x;
mint(long long v = 0) {
x = v % MOD;
if (x < 0) x += MOD;
}
mint& operator+=(const mint& other) {
x += other.x;
if (x >= MOD) x -= MOD;
return *this;
}
mint& operator-=(const mint& other) {
x -= other.x;
if (x < 0) x += MOD;
return *this;
}
mint& operator*=(const mint& other) {
x = (long long)x * other.x % MOD;
return *this;
}
friend mint operator+(mint a, const mint& b) { return a += b; }
friend mint operator-(mint a, const mint& b) { return a -= b; }
friend mint operator*(mint a, const mint& b) { return a *= b; }
};
int s[MAX_N];
// dp[l][r][sl][sr]: 将(l,r)区间填满,l获得sl分,r获得sr分的方案数
mint dp[MAX_N][MAX_N][MAX_SCORE][MAX_SCORE];
// 预处理组合数
mint C[MAX_N][MAX_N];
void precompute_combinations(int n) {
for (int i = 0; i <= n; ++i) {
C[i][0] = 1;
for (int j = 1; j <= i; ++j) {
C[i][j] = C[i - 1][j - 1] + C[i - 1][j];
}
}
}
void solve() {
int n_orig;
cin >> n_orig;
int max_s = 0;
for (int i = 1; i <= n_orig; ++i) {
cin >> s[i];
if (s[i] > max_s) {
max_s = s[i];
}
}
// 如果要求的得分超过了理论上限,直接无解
if (max_s >= MAX_SCORE) {
cout << 0 << endl;
return;
}
// 引入虚拟边界 0 和 n_orig+1
int n = n_orig + 1;
// 初始化DP数组
for (int l = 0; l <= n; ++l) {
for (int r = 0; r <= n; ++r) {
for (int sl = 0; sl < MAX_SCORE; ++sl) {
for (int sr = 0; sr < MAX_SCORE; ++sr) {
dp[l][r][sl][sr] = 0;
}
}
}
}
// 基础情况:长度为1的区间(i, i+1)是空的,不得分,方案数为1
for (int i = 0; i < n; ++i) {
dp[i][i + 1][0][0] = 1;
}
// 按区间长度从小到大进行DP
for (int len = 2; len <= n; ++len) {
for (int l = 0; l <= n - len; ++l) {
int r = l + len;
// 枚举区间(l,r)中最后一个被染色的点k
for (int k = l + 1; k < r; ++k) {
// 判断k染色时,是给l加分还是r加分
// 虚拟右边界n是无限远,所以l更近;虚拟左边界0无限远,所以r更近
// 其他情况按距离判断,距离相等时选下标小的l
bool point_to_l = (r == n) || (l > 0 && (k - l) <= (r - k));
// 计算组合数:从len-2个点中选k-l-1个点放在(l,k)区间
mint combinations = C[len - 2][k - l - 1];
if (combinations.x == 0) continue;
if (s[k] != -1) { // 如果k的分数是固定的
for (int u = 0; u < MAX_SCORE; ++u) { // l从(l,k)中获得u分
for (int v = 0; v <= s[k]; ++v) { // k从(l,k)中获得v分
if (dp[l][k][u][v].x == 0) continue;
int w_k = s[k] - v; // k需要从(k,r)中获得的分数
if (w_k >= MAX_SCORE) continue;
for (int w = 0; w < MAX_SCORE; ++w) { // r从(k,r)中获得w分
if (dp[k][r][w_k][w].x == 0) continue;
// 计算l和r在(l,r)这个大区间中的总得分
int next_u = u + point_to_l;
int next_w = w + !point_to_l;
if (next_u < MAX_SCORE && next_w < MAX_SCORE) {
dp[l][r][next_u][next_w] += combinations * dp[l][k][u][v] * dp[k][r][w_k][w];
}
}
}
}
} else { // 如果k的分数不固定,可以优化
vector<mint> dpsum_L(MAX_SCORE, 0); // dpsum_L[u] = sum(dp[l][k][u][v]) over v
vector<mint> dpsum_R(MAX_SCORE, 0); // dpsum_R[w] = sum(dp[k][r][v][w]) over v
for (int u = 0; u < MAX_SCORE; ++u) {
for (int v = 0; v < MAX_SCORE; ++v) {
dpsum_L[u] += dp[l][k][u][v];
dpsum_R[u] += dp[k][r][v][u];
}
}
for (int u = 0; u < MAX_SCORE; ++u) {
if (dpsum_L[u].x == 0) continue;
for (int w = 0; w < MAX_SCORE; ++w) {
if (dpsum_R[w].x == 0) continue;
int next_u = u + point_to_l;
int next_w = w + !point_to_l;
if (next_u < MAX_SCORE && next_w < MAX_SCORE) {
dp[l][r][next_u][next_w] += combinations * dpsum_L[u] * dpsum_R[w];
}
}
}
}
}
}
}
// 最终答案是填充整个(0, n)区间,且虚拟边界0得1分,虚拟边界n得0分
cout << dp[0][n][1][0].x << endl;
}
int main() {
ios_base::sync_with_stdio(false);
cin.tie(NULL);
precompute_combinations(MAX_N - 1);
int t;
cin >> t;
while (t--) {
solve();
}
return 0;
}
复杂度分析的说
- 时间复杂度: O(T * N³ * S³) 的说。
T
是测试用例的数量。- 我们的DP有三层循环来确定区间和分割点
k
,这是O(N³)
。 - 在转移时,如果
s[k]
固定,我们需要三层循环遍历l
的得分u
、k
的部分得分v
和r
的得分w
,每层都是S
(MAX_SCORE
),所以是O(S³)
。如果s[k]
不固定,代码里的优化可以做到O(S²)
。但总的来说,瓶颈在s[k]
固定的情况,所以是O(N³ * S³)
。不过,因为有sum(N²) <= 10^4
的限制,以及S
是个小常数(13),所以这个复杂度是可以接受的。
- 空间复杂度: O(N² * S²) 的说。
- 主要是
dp
数组的开销,维度是N * N * S * S
。
- 主要是
知识点与总结喵
这真是一道非常有趣的区间DP题呢!让本喵来总结一下吧~
- 核心算法: 区间动态规划是解决这道题的钥匙。当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被不断地分割成独立的子区间问题时,就要想到它!
- 建模技巧:
- 虚拟边界: 在序列的
0
和n+1
位置设置虚拟节点,是处理区间DP边界问题的绝佳技巧,能让代码逻辑统一简洁。 - “最后一步”分析法: 通过分析区间中“最后一个被操作的元素”来划分状态,是区间DP设计转移方程的常用思路。
- 虚拟边界: 在序列的
- 组合数学: 在合并子问题时,别忘了考虑不同子问题操作序列的交错顺序,这通常需要用到组合数
C(n, k)
。 - 优化意识: 当遇到通配符(比如本题的
-1
)时,可以尝试通过预处理(如提前求和)来减少循环层数,降低复杂度。 - 估算与剪枝: 通过分析问题性质,估算某些变量(如本题的得分
s_i
)的可能范围,可以设定一个上限MAX_SCORE
,有效减小状态空间,是解题中的一个实用trick。
希望本猫娘的讲解能帮助到主人哦!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,也要像这样一步步分析,找到问题的核心结构,然后优雅地解决它!加油喵~ (ฅ'ω'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