喵~ 主人,今天我们来看一道关于排列组合的有趣问题哦!这道题叫做 "Almost Identity Permutations"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小傲娇?嘿嘿,别担心,只要跟着我的思路,我们就能轻松搞定它啦!
题目大意
题目是这样哒:首先,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排列 (Permutation)。一个大小为 n 的排列 p,就是把 1 到 n 这 n 个数字重新排个队,每个数字都必须出现一次,不能多也不能少哦。
然后呢,题目定义了一种叫做**“几乎是单位排列” (Almost Identity Permutation)** 的东西。如果一个排列 p 至少有 n-k
个位置 i
,满足 p[i] = i
,那它就是“几乎是单位排列”啦。p[i] = i
的位置我们叫它**“不动点”**,就是说这个位置上的数字没有动过。
所以,“至少有 n-k
个不动点”,反过来说,就是**“最多有 k 个位置上的数字动了”,对不对呀?这些动了位置的点,我们就叫它们“错位点”**好了。
我们的任务就是,给定 n 和 k,计算出到底有多少种这样的“几乎是单位排列”呢?
题解方法
嘻嘻,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一下哦。既然是要求“最多”有 k 个错位点的排列数量,那我们就可以把有 0 个错位点、1 个错位点、2 个错位点...一直到 k 个错位点的排列数量全部加起来,就是最终答案啦!
那么,对于一个固定的数字 m
(m <= k
),我们要怎么计算恰好有 m 个错位点的排列数量呢?
这可以分两步走,就像猫猫捕食一样,要先锁定目标,再发起攻击!
第一步:选出哪些位置要错位。 我们有 n 个位置,要从里面选出 m 个来当错位点。剩下的 n-m 个位置就是不动点啦(
p[i] = i
)。从 n 个里面选 m 个,有多少种选法呢?这就是组合数 C(n, m) 啦!第二步:让选出的 m 个元素全部错位。 假设我们选了 m 个位置
i₁, i₂, ..., iₘ
。那么在这些位置上的排列,必须满足p[iⱼ] ≠ iⱼ
对所有的 j 都成立。也就是说,这 m 个元素要进行一个“完全错位”的排列。这种特殊的排列就叫做 错位排列 (Derangement),它的数量我们记作 Dₘ。
所以,恰好有 m 个错位点的排列数量就是: C(n, m) × Dₘ
我们的总答案就是把 m 从 0 到 k 的所有情况加起来: 总数 = Σ (从 m=0 到 k) [ C(n, m) × Dₘ ]
因为题目里 k 的值非常小 (1 ≤ k ≤ 4),我们根本不需要写循环,只要根据 k 的值,把对应的情况加起来就好啦,是不是很简单呀?
题解
好啦,我们来动手算一算吧!首先,我们需要知道几个小的错位排列数 Dₘ:
- D₀ = 1:0个元素错排,只有一种情况(就是空集本身),这是个数学定义,记住就好喵~
- D₁ = 0:1个元素,怎么都放不对自己的位置?不可能的啦!
- D₂ = 1:2个元素 {1, 2},只有一种错排方式:{2, 1}。
- D₃ = 2:3个元素 {1, 2, 3},有两种错排方式:{2, 3, 1} 和 {3, 1, 2}。
- D₄ = 9:4个元素,有9种错排方式。
现在,我们根据 k 的值来累加答案:
当 k ≥ 0 时(题目保证 k ≥ 1),我们计算 m=0 的情况:
- 有 0 个错位点,也就是所有
p[i] = i
,这就是单位排列本身。 - 数量 = C(n, 0) × D₀ = 1 × 1 = 1。
- 所以,我们的答案
ans
先加上 1。
- 有 0 个错位点,也就是所有
当 k ≥ 1 时,我们考虑 m=1 的情况:
- 有 1 个错位点。
- 数量 = C(n, 1) × D₁ = n × 0 = 0。
- 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,所以对答案没有贡献。
当 k ≥ 2 时,我们计算 m=2 的情况:
- 有 2 个错位点。
- 数量 = C(n, 2) × D₂ = (n * (n - 1) / 2) × 1。
- 如果 k ≥ 2,就把这个数加到
ans
上。
当 k ≥ 3 时,我们计算 m=3 的情况:
- 有 3 个错位点。
- 数量 = C(n, 3) × D₃ = (n * (n - 1) * (n - 2) / 6) × 2。
- 如果 k ≥ 3,就把这个数加到
ans
上。
当 k ≥ 4 时,我们计算 m=4 的情况:
- 有 4 个错位点。
- 数量 = C(n, 4) × D₄ = (n * (n - 1) * (n - 2) * (n - 3) / 24) × 9。
- 如果 k = 4,就把这个数加到
ans
上。
把这些加起来就是最终的答案啦!下面就是实现这个思路的代码,超级直白哦!
#include <iostream>
int main() {
// 提高一下输入输出效率,喵~
std::ios_base::sync_with_stdio(false);
std::cin.tie(NULL);
long long n;
int k;
std::cin >> n >> k;
long long ans = 0;
// 题目要求的是“至少 n-k 个不动点”,等价于“至多 k 个错位点”。
// 我们把错位点个数为 0, 1, ..., k 的情况加起来。
// 错位点个数为 m 的排列数 = C(n, m) * D_m
// 其中 C(n, m) 是组合数,D_m 是 m 个元素的错位排列数。
// D_0 = 1, D_1 = 0, D_2 = 1, D_3 = 2, D_4 = 9
// 情况一:m = 0 个错位点 (k >= 0 总成立, 题目保证 k>=1)
// 数量 = C(n, 0) * D_0 = 1 * 1 = 1
ans += 1;
// 情况二:m = 1 个错位点
// 数量 = C(n, 1) * D_1 = n * 0 = 0
// 对答案无贡献
// 情况三:m = 2 个错位点 (当 k >= 2 时)
// 数量 = C(n, 2) * D_2 = (n * (n - 1) / 2) * 1
if (k >= 2) {
ans += (n * (n - 1)) / 2;
}
// 情况四:m = 3 个错位点 (当 k >= 3 时)
// 数量 = C(n, 3) * D_3 = (n * (n - 1) * (n - 2) / 6) * 2
if (k >= 3) {
ans += (n * (n - 1) * (n - 2) / 6) * 2;
}
// 情况五:m = 4 个错位点 (当 k >= 4 时)
// 数量 = C(n, 4) * D_4 = (n * (n - 1) * (n - 2) * (n - 3) / 24) * 9
if (k >= 4) {
ans += (n * (n - 1) * (n - 2) * (n - 3) / 24) * 9;
}
std::cout << ans << std::endl;
return 0;
}
知识点介绍
最后,我们来复习一下这道题里用到的数学小知识吧,主人要认真听哦!
排列 (Permutation):
- 就是从 n 个不同元素中,取出全部 n 个元素,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。比如 {1, 2, 3} 的全排列有 {1, 2, 3}, {1, 3, 2}, {2, 1, 3}, {2, 3, 1}, {3, 1, 2}, {3, 2, 1} 这 6 种。
组合 (Combination):
- 从 n 个不同元素中,取出 m 个元素并成一组,不考虑顺序。记作 C(n, m) 或 Cₙᵐ。
- 计算公式是:
C(n, m) = n! / (m! * (n-m)!)
。在代码里我们通常直接计算n * (n-1) * ... * (n-m+1) / m!
来避免阶乘过大。
错位排列 (Derangement):
-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又好玩的组合数学问题!
- 定义: 一个 n 个元素的排列,如果所有元素都不在自己原来的位置上,那么这个排列就是一个 n 元错位排列。
- 递推公式: 设 Dₙ 为 n 个元素的错位排列数,那么有
Dₙ = (n-1) * (Dₙ₋₁ + Dₙ₋₂)
(n ≥ 2)。这个公式的理解方式有点小复杂,主人有兴趣可以自己研究一下哦,可以想象第 n 个元素放到了 k 的位置,然后分情况讨论第 k 个元素放哪~ - 前几项的值:
- D₀ = 1
- D₁ = 0
- D₂ = 1
- D₃ = 2
- D₄ = 9
- D₅ = 44
- 在这道题里,我们只需要用到 D₀ 到 D₄,所以直接记住它们的值就可以啦!
好啦,今天的题解就到这里结束了喵~ 主人有没有觉得豁然开朗呢?组合数学的世界是不是很有趣呀?下次再见啦,喵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