喵~ 各位算法大师们好呀!咱是乃们的专属解题猫娘,今天又要和大家一起玩耍一个有趣的题目啦,Nya~!这次我们要帮助一只可爱的小象,他的递归函数好像有点...嗯...小问题。不过没关系,只要我们找到一个神奇的初始排列,就能让他的函数完美运行,让他不用挨老师的批评啦!让我们一起开动脑筋,帮帮他吧!🐾
Little Elephant and Function (A. Little Elephant and Function)
题目大意 (Problem Analysis)
好啦,先让咱看看这道题到底在说什么吧,喵。
题目是这样滴: 有一个从 1 到 n 的数字排列 a
。小象发明了一个他觉得能排序的递归函数 f(x)
,它的工作方式是:
- 如果
x = 1
,函数就结束返回,什么也不做。 - 如果
x > 1
,它会先调用f(x-1)
,然后交换排列中的第x-1
个元素和第x
个元素,也就是swap(a[x-1], a[x])
。
我们的任务是,对于给定的 n
,找出一个初始的数字排列,当调用 f(n)
之后,这个排列能变成 1, 2, 3, ..., n
这样从小到大排好序的样子。就像找到一团完美的毛线球,只要轻轻一拉就能完全解开,喵~!
解题思路 (Solution Approach)
这个递归函数看起来有点绕,像是猫咪在追自己的尾巴,转圈圈~ 让我们别急,静下心来,一步一步地分析一下调用 f(n)
到底会发生什么吧,Nya!
当 f(n)
被调用时:
- 它会先调用
f(n-1)
。 f(n-1)
又会调用f(n-2)
。- ...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,直到
f(2)
调用f(1)
。
f(1)
是我们的递归基例 (base case),它什么也不做,直接返回。然后,之前被暂停的函数调用就会从最深层开始,一个一个地执行它们的 swap
操作。
f(2)
的调用栈返回,执行swap(a[1], a[2])
。f(3)
的调用栈返回,执行swap(a[2], a[3])
。f(4)
的调用栈返回,执行swap(a[3], a[4])
。- ...
- 最后,最外层的
f(n)
调用栈返回,执行swap(a[n-1], a[n])
。
所以,实际上执行的交换顺序是:swap(a[1], a[2])
, swap(a[2], a[3])
, ..., swap(a[n-1], a[n])
。
现在,让我们看看这个操作序列对一个初始排列 p = {p₁, p₂, p₃, ..., pₙ}
会产生什么影响吧!
- 初始状态:
{p₁, p₂, p₃, ..., pₙ}
- 执行
swap(a[1], a[2])
后:{p₂, p₁, p₃, ..., pₙ}
(第一个元素和第二个元素交换了位置) - 执行
swap(a[2], a[3])
后:{p₂, p₃, p₁, ..., pₙ}
(新的第二个元素,也就是原来的p₁
,和第三个元素交换了位置)
喵呜!你发现规律了吗?第一个元素 p₁
就像一只小老鼠一样,被一步一步地往右边赶。经过这 n-1
次交换,它最终会跑到排列的最后一个位置!而其他的元素 p₂, p₃, ..., pₙ
则像是给它让路一样,整体向左边移动了一个位置。
所以,经过 f(n)
的一番折腾,我们的初始排列 p = {p₁, p₂, ..., pₙ}
会变成 {p₂, p₃, ..., pₙ, p₁}
。
这不就是一个向左循环移位嘛!原来小象的函数不是排序函数,而是一个移位函数呀,真有趣,Nya~!
我们希望最终的排列是 1, 2, ..., n-1, n
。所以,我们只需要解一个方程: {p₂, p₃, ..., pₙ, p₁} = {1, 2, ..., n-1, n}
对比一下两边的元素,答案就出来啦:
p₂ = 1
p₃ = 2
- ...
pₙ = n-1
p₁ = n
所以,我们需要的初始排列就是 {n, 1, 2, ..., n-1}
!
举个例子,如果 n=4
,我们需要的初始排列就是 {4, 1, 2, 3}
。
- 初始状态:
{4, 1, 2, 3}
f(2)
执行swap(a[1], a[2])
->{1, 4, 2, 3}
f(3)
执行swap(a[2], a[3])
->{1, 2, 4, 3}
f(4)
执行swap(a[3], a[4])
->{1, 2, 3, 4}
完美!它真的排好序了!我们成功啦,喵~!
题解代码 (Solution Code)
既然我们已经洞悉了其中的奥秘,写代码就变得像吃小鱼干一样简单啦!我们只需要读入 n
,然后打印 n
,再接着打印从 1
到 n-1
的所有数字就可以啦。
#include <iostream>
int main() {
// 使用快速 I/O,让我们像猫一样敏捷,喵~
std::ios_base::sync_with_stdio(false);
std::cin.tie(nullptr);
int n;
// 读入排列的大小 n
std::cin >> n;
// 根据我们聪明的分析,能够让函数成功排序的初始排列是 {n, 1, 2, ..., n-1}
// 所以,我们把它打印出来就好啦!
// 首先打印 n
std::cout << n;
// 然后用一个循环打印从 1 到 n-1 的数字
// 别忘了在每个数字前加一个空格哦,喵~
for (int i = 1; i < n; ++i) {
std::cout << " " << i;
}
// 最后加个换行符,让输出整洁干净!
std::cout << "\n";
return 0;
}
知识点介绍 (Knowledge Points)
这道题虽然简单,但背后也藏着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呢,一起来看看吧,Nya!
递归 (Recursion) 函数
f(x)
是一个典型的递归函数,它通过调用自身来解决问题。递归的核心思想是分而治之,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一个或多个与原问题相似但规模更小的子问题。递归必须有一个基例 (Base Case),也就是一个可以直接求解的最小问题(比如本题中的x=1
),以防止无限调用下去。排列 (Permutation) 排列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。简单来说,就是把一堆东西排个队。这道题就是关于数字 1 到 n 的全排列问题。
循环移位 (Cyclic Shift) 这是解开本题的“魔法钥匙”!我们通过分析发现,小象的函数实际上对数组执行了一次向左的循环移位。循环移位是数组操作中一种常见的模式,即将数组中的元素统一向一个方向移动,而从一端移出的元素会绕到另一端。在各种算法问题中,能够识别出这种模式,往往能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。
好啦,今天的小象救援行动圆满成功!我们不仅帮了小象,还学习了这么多有趣的知识,真是太棒啦!希望大家喜欢这次的解题分享,我们下次再见,喵~ 💖